计量行业中的“校准”定义,和常规理解的“校准”有什么区别

2022-07-12 来源:
在日常生活,校准这个词,很多人都是听过的。比如说,仪器有问题,是不是需要校准。那么,对于去理解校准的实际定义,大众所理解的校准与计量行业内的校准,是否有区别?今天跟着华准计量校准机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般情况下,大众理解的校准,指的是某类仪器到一定周期,或者是数据不太精准了,需要进行一个校准,在仪器失准情况下,进行校正修理。但是这种理解,跟计量行业的校准是有一定区别的。
 
计量行业的校准,是指在相关规定、流程下,对其仪器进行数据测量检测,并得到和该仪器规定的标准值之间,存在的误差值和关系的过程。
 
在计量行业中,校准的定义是只包括校准检测的工作,没有对仪器出现的问题进行修理校正的工作。
 
因此,很多时候产生误会的点就在这里,很多不了解行业详情的人,以为仪器交给校准机构进行校准,除了能得到校准数据,机构还会对仪器进行修理。实际上,一般校准机构只负责检测仪器数据是否失准,如果失准需要进行修理,需要询问校准机构是否可以做修理。
 
 
除了定义误解,还有对仪器校准的周期有误解。比如校准周期,认为是一年一次进行校准。而校准仪器分为强检跟非强检,有些仪器使强制要求校准,而有些仪器使不存在固定校准周期的。
 
很多仪器是跟仪器使用的情况、环境、人员操作情况的不同,存在不同的校准周期。如果仪器使用的比较频繁,那么校准周期需要缩短,可选择半年校准一次,甚至更短时间进行校准都有可能。所以操作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仪器的使用情况,避免数据失准,造成损失。尤其是强检类器具,一定要送往机构做校准。
 
计量知识还需要继续普及,让更对人了解到此行业。更多内容,华准计量将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