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是国家31项准入类职业资格制度之一,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考试通过后,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工程师职称或助理工程师职称等,同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国家对计量人才建设方面的规划和要求
计量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之一,随着国家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专业计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对计量工作和计量人才的培养也越发重视,国务院印发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及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都对计量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划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岗位设置,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计量师、计量工匠等人才制度……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描述: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平台,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高层次计量领军人才。吸收引进国际计量人才,支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建设计量公共教育资源开发、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模式,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岗位设置,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建立国际组织计量人才库和国际计量合作专家团队,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多层次国际计量交流合作。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计量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建立关键领域计量攻关团队,培养高层次计量领军人才。支持企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和行业学协会等共建一批计量人才技能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开展“传、帮、带”计量实践技术培训,引导企业培育一批专业知识精、业务能力强的计量技术队伍,加快培育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计量紧缺人才。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计量师、计量工匠等人才制度,广泛开展企业计量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计量英才和计量工匠典型,构建企业计量人才培养体系。 |
《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规定》和CNAS-CL01-A025:202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实施后,无论是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还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及企业相关计量岗位招聘中,注册计量师持证人员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在一些关键岗位“持证”基本是招聘的硬性要求(应届生除外)。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人员必备
为提高校准实验室认可质量,CNAS-CL01-A025:202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也对校准实验室从业人员能力进行了持证要求。
自2024年1月21日起,所有申请和评审的校准实验室的相关人员应满足 CNAS-CL01-G001 规定的要求以及以下要求: a) 授权签字领域不超过3个校准专业领域的授权签字人应取得二级或一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授权签字领域超过3个校准专业领域的授权签字人应取得一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 对社会(所在组织之外的客户)开展校准服务的校准实验室的每个校准专业领域应至少1人取得二级(含)以上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或具备该校准专业领域3年以上校准工作经历。 |
考不考注册计量师?
目前二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是取得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计量技术工作满1年,二级两年内考过两科,一级三年内考过三科即可。注册计量师作为列为国家31项准入类职业资格制度之一的资格证书,对比其他30项国家准入类职业资格制度的考试门槛,目前注册计量师的报考门槛和考试政策相对还是偏宽松的。当然这也与国家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有关,但宽松的报考政策并不意味着后续不调整!